焦山名胜古迹
[定慧寺] 位于焦山南麓。相传始建于东汉兴平元年(194年)。清康熙年间改名定慧寺。抗日战争时期,部分寺宇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。解放初期曾予修葺,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受到严重破坏。1979年6月大殿、天王殿整修,现已稍复旧貌。焦山诸寺以定慧寺为最大,余皆称庵或阁,通称十三房,即海若庵、海西庵、水晶庵、碧山庵、玉峰庵、香林庵、石壁庵、海云庵、自然庵、别峰庵、松寥阁、文殊阁和观音阁。其中部分已湮没。
[天王殿] 明正统年间建,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重建。1983年因柱朽拆除再建。
[大雄宝殿] 在天王殿后,始建于唐朝,自宋以来历代相继修建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破坏严重,大殿倾斜。1976年牮正,1979年再加修缮。
[华严阁] 位于焦山西麓。为清代僧元湝创建。建国后,曾几经修饰。1979年,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其题“无尽藏”匾。“华严月色”为焦山十六景之一。
“焦山十六景 ”即:山门松影、定慧潮音、枯木品泉、华严月色、香林花圃、海云墨宝、自然问道、危楼观日、别峰果园、西崖远景、安隐栖禅、东麓新林、江亭礼佛、岩洞寻仙、石屋藏铭、庵院槐荫。其中大部分已经湮没。
[三诏洞] 位于焦山西麓,又名焦光洞。洞高约4米,深约6米,洞前筑亭。洞中有焦光塑像,身着隐士服,脚着芒草鞋,右手持卷,左手作摇摆状。旁立两童子像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 年)焦光后裔焦尔昌重新整修,并亲题石刻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被毁,1979年重塑。焦光,汉末隐士,相传避乱镇江,隐居焦山岩洞中,皇帝三下诏书请其出山,都拒不应诏,因有“三诏”之名。
[壮观亭] 位于焦山西南山腰,又名坚柏亭。明天顺八年(1464年)始建,取唐李白“登高壮观天地间”诗意以名。又因亭前岩边有六朝柏,已逾千年,苍翠挺立,故又名坚柏亭。亭为六角形,石柱上刻有古联。
[六朝柏] 桧柏,位于壮观亭前。相传六朝时植,故称“六朝柏”,实是唐代所种,亦逾千年。胸径50厘米,树干半空,长势尚可,枝叶挺拔苍劲,现属省级保护的古树。
[别峰庵] 位于焦山西北别峰上,又名别山庵。焦山东西两峰之间别有一峰,称别峰或别山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被破坏,1981年重新修复。别峰庵是一座方形四合院,庵北侧有清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书屋,花树一庭,小斋三间,内分书屋、客厅、卧室,陈设竹器家具。
[吸江楼] 位于东峰绝顶,曾名汲江亭、汲江楼、吸江亭、四面佛亭、四面楼等。创建于宋。民国31年(1942年)就原址再建,二层方形,仍塑四面佛像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佛像被砸。1979年秋楼危拆除。次年春,按原二层八角形设计重建,1981年10月1日竣工开放。当代著名书法家、 90高龄的沈迈士,为楼书“江山胜概”横匾。吸江楼为观赏日出佳处。陆游曾有“水天皆赤,真伟观也”的赞叹。
[焦山炮台] 位于焦山东麓。于道光年间建焦山炮台。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英国军舰侵入长江,曾遭焦山炮台守军的英勇抵抗,炮台亦毁坏。同治十三年(1874年)重建,炮台面东兼南,呈扇面形,内设炮八尊。炮台后筑营墙、兵房、火药库,前营门向南至江边下码头,后营门向北对松寥山。抗日战争期间,又被日军破坏。解放后,其遗址曾多次整修。
[碑林] 位于定慧寺东侧。北宋初建“宝墨亭”,清道光年间设宝墨轩。1960年,为保护碑刻,就宝墨轩旧址海云庵及西边石壁庵、香林庵扩建为碑林,将《瘗鹤铭》残碑移此建亭保护,并搜集镇江地区自南朝至清朝 (420-1911年)历代碑刻330多方,砌入室内和回廊墙壁。其中首推《瘗鹤铭》最为珍贵。1984年由市文管会投资,市园林处整修,碑刻增至460 余方,覆以玻璃罩保护。
[摩崖石刻] 位于焦山西南麓沿江山崖上。保存了自南朝至近代历代名人题刻约百余处,基本完好,部分有缺损、风化现象。其中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题名石刻最为珍贵。
[中日友好纪念碑] 位于华严阁东。1985年建,为1米见方的卧式台历形纪念碑石,上刻 “1984年6月11日”及“中国镇江·日本津市缔结友好城市纪念”等字样,并刻有纪念徽章。碑两旁各有一棵中日双方官员合栽的友谊树──雪松。
[观澜阁] 位于碑林南。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(1847年),属自然庵。阁为二层,楼上东、西、南三面皆窗,视野开阔,并有长廊与黄叶楼相衔。古时阁濒长江,惊涛拍岸,波澜起伏,故名。
[不波亭] 即定慧寺山门。两边有墙,中间大门通道,旁立石狮一对。有联曰:“长江此天堑,中国有圣人。”亭北照壁八字墙嵌擘窠大字“海不扬波”石刻,明嘉靖元年(1522年)甘肃天水胡缵宗书。亭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 (1709年)。解放后曾几度整修,“文化大革命”中照壁毁,1979年重新恢复。
[御碑亭] 位于天王殿左前,建于清乾隆十六年(1751年),光绪十九年(1893年)重修。原天王殿前曾建东、西两亭,皆树乾隆帝题碑其中,现仅存东亭。
[东泠泉] 又名烧丹井、炼丹井、香泉等。在祖师殿侧院内,旧在伽蓝殿前。明代方豪欲与金山中泠泉相配,故取名东泠泉。
[罗汉洞] 又称安隐洞,在华严阁东北。民国26年(1937年)开凿。洞口壁上嵌有苏轼石刻画像和焦山十六景题咏诗。
[松寥山] 焦山东北江中有两座小岛,是焦山的余支。因其分峙江中,形若门阙,而古人又以此为长江朝宗于海的门户,故称海门岛,俗称磕箩山。然两岛名称很多,近焦山的一座,海拔12.1米,称松寥山、松山、瘗鹤山;较远的一座,海拔23.5米,称夷山、寥山、小焦山,又因鹰鹘栖息,鸟粪覆盖,故有鹰山、鹰岛山、鸟粪山、雀屎山和瘌痢山等名。
二、湮没的古迹
[镇寺塔] 位于焦山西峰上。焦山原无塔,元大德二年(1298年)建,后被当地人拆毁。
[藏经楼] 在大雄宝殿后,旧为藏经殿。明正统十二年(1447年),藏英宗赠大藏经全部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,改建为阁。 1968年因塌山,阁毁。
[夕照楼] 又名夕阳楼,在观音崖左。清嘉庆二十一年(1816年)建,咸丰三年(1853年)被焚毁。
[松寥阁] 在自然庵西,即今碑林前草坪处。明万历年间建。清乾隆帝游焦山时曾是行宫的一部分,抗日战争中毁。
三、焦山公园
1953年焦山辟为公园,面积21.1公顷。因焦山地处江心,历来以船作为交通工具。解放初,焦山摆渡只有8条私人木船。1954年,市政府从后三江营调“义渡”船于焦山渡口。1968年,增添两条机动船。近年来,更新为“浮玉”一号、二号宽体游览船,并投资建设大型龙船,以备游江及节假日用。1975年,将焦山公园东南部划出,成立绿化种苗场。1979年,为迎接鉴真和尚干漆像回国“探亲”,省政府拨款 30万元,修建定慧寺,工程修缮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,添置法器陈设近400件。公园设有“浮玉斋”素菜馆、小卖部、照相馆等公共服务设施。